欢迎光临优槽新材料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公司官网!

机电抗震支撑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及必要性

发布人: 发布日期:2021-04-4 浏览数:780

全球主要有三大地震带: 环太平洋地震带、欧亚地震带、海岭地震带。其中,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%的地震。

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——环太平洋地震带、欧亚地震带之间。20世纪以来,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,遍布除贵州、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。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、强度大、震源浅,分布广,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。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:西南地区西北地区、华北地区、东南沿海地区、台湾地区和23条地震带。
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、北川发生8.0级地震;

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.1级地震;

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发生7.0级地震;

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定西市岷县、漳县交界发生6.6级地震;

2014年5月24日4时49分云南盈江发生5.6级地震;

2014年8月0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县发生6.5级地震;

各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不计其数......

据有关数据统计:

地震中95% 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、构筑物破坏、倒塌造成的,建筑、结构的抗震超限已成为大型项目前期阶段的必修项目,而机电各专业的管道、风道、桥架等相关抗震设计规范却没有。

【抗震支撑系统国外沿革】

1947年,NFPA13首次规定建筑自动喷淋消防系统的抗震支架设计方式,也就是说美国最早是在消防领域开始了抗震领域的设计要求。随后在上世纪60、70年代,美国又开始全面定义了建筑机电抗震支架系统,应用于水、暖、风、电等机电设备的抗震需求。

【抗震支撑系统国内发展】

反观国内,2008年之前,国内项目应用基本无机电抗震的概念,可以说是空白。5.12汶川地震后,建设部对原GB50011-2001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先后两次进行紧急修订并颁布新的GB50011-2010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。在民生意志的要求下,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,我国抗震支架产业链兴起。抗震支架,即是大环境下的产物,通过限制位移,减少震动,将荷载传递到承重部位,地震时发挥作用,达到“小震不坏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”的要求。2014年10月9日,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为国家标准,编号:GB50981-2014,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,国内才真正的重视起了机电抗震。

【什么是机电抗震支架系统?】

定义:

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,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,由锚固体、加固吊杆、抗震连接构件以及抗震斜撑组成。

【机电抗震支撑系统的必要性】

1、减少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的发生

地震中建筑机电设备的损坏(消防管道、喷淋系统、排烟系统、电气等系统)会直接导致消防功能的失效。从而引发火灾,浓烟等次生灾害。使伤亡人数大大增加。甚至超过建筑物倒塌等直接灾害导致的伤亡数量。

2、地震时有效保护机电系统,确保震后快速恢复工作状态。